专家把脉高油价节约是金
发布时间:2004-10-25 00:00:00
点击量:86
10月15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交易中曾一度冲高至近55美元。这是10月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在冲破50美元的心理大关之后,创造的又一个新纪录。而国际油价闯过50美元关口之后,似乎还有扶摇直上的趋势。新一轮油价的攀升,会给中国这个用油大户带来哪些影响呢?
探究缘由一言难尽
"关于油价上涨,现在外界的说法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需求拉动型,二是消息驱动型(指期货投机)。"10月14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油价研究室主任单卫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所谓的需求拉动型,就是指部分地区经济增长过快,导致石油消耗猛增。
单卫国认为,由于我国今年实施了宏观调控,对一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控制,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如果说在需求拉动这一影响因素中,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抑制油价上涨做出了贡献的话,那么另一项因素恐怕就是非我们的力量所能及的了。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罪魁祸首的国际期货投机商的炒作。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讲,与其说是投机商的投机活动推动了原油价格上涨,还不如说是投机商敏锐的洞察力让他们早早预测到了今年的石油需求将会大幅度上涨,从而把握了先机。
对此,单卫国认为,尽管金融投机商的炒作是有害的,但同时又是合理合法的。有人诼郏今年的油价上涨是消息驱动型的油价上涨。正是投机商看中了今年以来的需求增长因素、诸多的地缘政治突发因素,而后又对事件的后续影响进行宣传,对储量、产量、剩余产能、进口、消费、库存等数据进行炒作或放大,才导致了今年原油价格一路狂飙的局面。
高油价会持续诰
当油价大幅上涨或者突破一个心理关口时,欧佩克是否会挺身而出,以增产的方式来独挑平抑世界油价的重担呢?单卫国认为,一方面欧佩克会担心需求安全的问题,如果油价过高,目前蓬勃兴起的替代能源就会冲击欧佩克这些石油生产国的利益,所以他们需要增产稳价;但是另诜矫妫欧佩克也会对增加生产能力持谨慎态度,因为太多的产能不但要付出维护费用,而且可能再次酿成像1986年和1998年那样的油价暴跌。所以,欧佩克的增产会有一定的分寸。
那么高油价还会持续多久?"现在可以说是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由于即将进入冬季用油高峰,因此短期内油价是不会大幅回落的。目前根据各国权威机构的预测,油价即使要回落,也要等到明年3月份以后。届时,油价将有可能回落到35~45美元。"单卫国说。
节约成为应对关键
国际油价的上涨,令国内很多消费者产生了恐慌心理。近日,北京就出现了部分消费者集中购买甚至欲囤积油票的现象。10月15日,记者就这一问题询问中石化办公厅的有关负责人。该人士首先希望记者对外转述,目前的供应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而且,当前国际上的高油价是由多个复杂问题导致的,并不仅仅是由需求上升引起的。他一再向记者强调:"供应不会有问题。"
至于油价是否会被再度上调,该人士则表示,那就属于发改委管辖的范围了,他们也不得而知。
尽管对于油价是否会上涨,记者目前还无法从发改委得到任何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国际油价的再度冲高,将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新一轮的影响。
10月18日,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首先会直接导致我国外汇支出的增加,其次就是会引起炼油成本的上升,而那些以油品为原料的各种产品成本也会相应水涨船高。
下游工业产品成本的上升,则又会间接产生两方面的响。一是导致国内产品竞争力的降低,从而使我国面临出口下降的潜在危险;此外,由于这些产品成本的上升最终将由终端消费者来承担,因此将给国内经济带来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记者注意到,此前亚洲开发银行也有报告表示:从2004年第二季度到2005年第四季度,如果国际原油价保持在每桶40美元,中国CPI指数将增加0.5个百分点;如果保持在每桶50美元,CPI指数则将增加0.8个百分点。
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也使得部分国际化工产品的进口价格不断攀升。记者近日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部获悉,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分石油和化工产品的进口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特别是原油、无机和有机化工原料中的高附加值产品、化肥、农药、合成树脂橡胶及制品等几大类产品,进口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例如无机化工原料上涨了42.6%,有机化工原料上涨了15.7%,化肥上涨了28.8%橡胶及制品的上涨幅度也达到16.5%。而石油和化工原料进口价格的上涨,则使得国内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加大,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如何应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记者从几位专家处得到的观点,除了过去经常谈到过的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多元化进口石、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国内石油期货市场、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商业储备、进一步完善国内的石油市场体系几点外,还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点,那就是节约。
单卫国认为,在目前高油价的形势下,对于美国等石油消费大国的警世是,现在是推动能源节约的时候了。让费者切身体会到高油价带来的后果,从而把节油的行为变成自觉的行动才是出路。